导演组很快开始给我们配发服装,团里又开始了折腾。
仿佛停止一刻,这日子就像要过不下去了一样。
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公开,有个讨厌的参谋谄媚的提出了一个特别“馊”的主意——看谁跑的快。
他是嫌我们的日子过的太好了?
当我听到他这个主意的时候,心里暗骂着说:“你为什么不去找兔子演呢?那玩意跑的快”
他的理由很简单,当年的敌人,绝大多数以漂亮国或者是南韩那帮娘娘腔为主,在作战时基本上是猫在阵地上,或者坐在卡车上,因此不需要太大的运动量。
反之,我们英勇无畏的志愿军却要靠两条腿,猛打猛冲,所以体力是良好表演的核心保障。
有人提出反对,敌人也打冲锋啊?
他摇了摇头,慢慢的说:“即使是像以敌人为主的打冲锋、攻山头这种,例如上甘领,联合国的士兵们,也基本上都是“走”着上去,只有志愿军会拼命往上跑”。
因此,区分谁演正义化身、谁演邪恶代表,跑一通就可以了。
就这样,一趟五公里下来,跑的快的全部配发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服装。
跑的慢的,对不起!只能去演不经打的南韩军队,或者联合国的鬼子们。
当然,演西方军队,我们要跟随在剧组请的那帮外国人身后面,而且是远镜头,想露个脸是绝对没有机会的。
可是后来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为一些场面的需要,尤其是行军这类的场景,人数少了不太好看,还是需要大阵势。
只有一个团拉出来一公里以上的行军线,一个长镜头下去,那才好看。
于是,导演组又别给大家配发了南韩军服和联合国军军服、以及朝鲜人民军军服,我们可以随时按要求换着穿。
每个人每天的包里,要随时把这些服装都带好,防止换场的时候少了道具,影响整体拍摄。
当时的这些衣服都是高度还原当年的真实质地,比如说漂亮国和南韩的就比较好,穿着也舒服。
而朝鲜人民军的是采用苏式的样式,看起来就不太好看,不大适合黄色人种,弄在身上不伦不类的,而且不知道是什么设计思路,有的时候裤裆还特别大,奔跑起来也特别不方便。
当时我们试过,在裤裆里面再吊两枚手榴弹(系在腰上,别多想),只要不摸,单凭肉眼看,是绝对不会被发现的。
而志愿军的军服则是以50式军服为主,细帆布做成的,穿在身上的感觉也没有99式舒服,冬天的棉装看起来更有些蠢笨,那裤子就是一个不穿外裤的大棉裤,跑和跳极其笨拙。
只是据说棉花要比当年好许多,全是上等棉花。
即使这样,我们后来也都基本冻透了。
我们穿着各式的军服,在自己的营地里,异常的兴奋和撒欢儿,出着各种洋相。
有的模拟漂亮国的大兵在那里装犊子,或者是把他们的帽子戴到了狗的头上。
有的学习南韩的娘娘腔,天天跟人家“思密达、阿希巴”的乱讲,好像自己会韩语似的。
不过没有任何人拿自己前辈的服装开涮。
我们最尊敬的就是胸口前那个“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白布标,几乎是所有人在拍摄结束后,都把那个撕下来留作了纪念。
最让我们觉得纳闷儿的是那个棉手套,也叫“手闷子”,看样式好像和我们现在的也差不多。
合着五十年没变过。
我们对于军装最大的感触,就是当年中国的贫穷,与西方的富庶。
一个经济和物资严重不足的、百废待兴的国家,硬刚那些富的流油的老流氓,是何等的气概。
至于武器配发,常备式的是志愿军武器,基本上是八国联军造,什么都有,但是以日本三八式和国民党的中正式为主,每人配一个四枚弹仓的手榴弹袋,再搭配子弹袋、粮食袋,合成三袋。
外加上八国联军造的水壶、饭盒、爆破筒等,凑成了一整套单兵装备。
这就是我们前辈当年对付敌人的主要武器,我们不停的摆弄着手里的步枪,比如说我手里的那支三八式,反复拉枪栓的感觉很好,但是如果实战,对比美式的汤姆森、大八粒儿这些枪械,火力输出会弱上很大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