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臣听了唐皇讲述事情的前因后果,又得知唐皇后日认兄的喜讯,于是无不连连称贺赞叹。
一番吵嚷过后,唐皇下令文官。将此次地府一番遭遇编纂成书报,待审阅无误后即刻行天下。
最先散往各地的,自然还是快马加鞭的朝廷邸报。
最先收到这些消息的,自然也是天下各府县大大小小官员。
天下官员得知天子死而复生且寿命绵延,遂尽皆上表称庆,零零总总繁杂至极,一样不题。
却说太宗的政令还未结束,此行他见识了地府险恶,便开始琢磨阳间罪罚轻重。
倘若有罪,则该按理、酌情给予相应惩戒。
其一,是为了使罪犯知道其错、感受其苦、付出代价,以促悔悟自新,杜绝再犯。
其二,是为了警醒、告诫那些有犯错想法,将可能犯罪之人,以减少往后犯错可能。
其三,是为了弘扬正气、增强信心,使良善之人可以无所顾忌的安心生活。使受害之人,有止损求偿渠道。
可如果犯罪,在阳间惩罚一遍,到了阴间又要再惩罚一遍,是否会存量刑过重的可能?
放在往日,太宗自不以为意,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阴司之事虚幻缥缈,又岂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
可放在今时,当他从地府“旅游”回来,知晓了那里的可怕与真实存在后,却要另当别论。
于是,他传旨重新考量调整天下刑法,排查四海牢狱中所有罪人,一个不漏复核行刑重犯。
恰巧,此次朝会有审官,将刑部马上要绞斩处死的罪人名单呈报上来,求取陛下勾决允准。
太宗看着名单上,那四百余个往夕不会在意的名字良久。
忽然感觉有些无力,一只手重的像被灌了铅,努力了好几下也提不动笔。
长叹一声,人皇下旨,尽皆暂赦他们回家。
让他们去拜辞父、母、兄、弟。
许他们托产与妻、子、亲、戚。
嘱他们告诫于友、朋、邻、里。
待一切事毕,即刻赴曹,仍领应得之罪。
众犯得知圣意天恩后,无不为当初莽撞犯罪悔恨痛哭。
懊悔之音萦绕许久,众囚方续向皇宫方向叩。
太宗又颁布了恤孤榜文,维护新设了许多鳏、寡赡养之所。
再查皇宫之中,老幼彩女共有三千余人。于是出旨依照其意愿,准予出宫。其中有意配军的,朝廷更有相应财帛相贺。
自此,仁君还阳,普天同庆,内外俱善。
有诗为证,诗曰:
大国唐王恩德洪,道过尧舜万民丰。
死囚四百皆离狱,怨女三千放出宫。
天下多官称上寿,朝中众宰贺元龙。
善心一念天应佑,福荫应传十七宗。
太宗放了想要出宫的宫女、暂缓行刑那些死囚后,又专门再出御制榜文,遍传天下。
榜文上面写道:
“乾坤浩大,日月照鉴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