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红楼之黛玉为妻刘姥姥 > 第004章 (第1页)

第004章 (第1页)

林如海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亦非拘泥不化之人,他根本不问卫若兰如何得到了这部话本,他只想知道自己的女儿究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是否如红楼梦曲和判词所言,泪尽而亡,他只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快地安排好女儿。

卫若兰倒没隐瞒,直言道:“此事还请大人保密,如若不是偶然到了扬州地面,又听说了林姑娘的孝顺之举动,思及林姑娘之悲惨一生,晚辈未必想得起把话本递到大人跟前,毕竟这部话本里头说的故事太过匪夷所思了。这部话本忽然出现在晚辈的脑子里,就是晚辈重病的那段时间,与这部话本出现的还有许多东西,究竟怎么出现的,晚辈到现在都没弄清楚,因晚辈自己也出现在话本的批注之中,结局甚是惨淡,晚辈才放在心里。”

林如海不由得十分惊奇,到底是何人写了这部话本?竟将他们的故事尽皆囊括其中?莫非是后人闻听这段故事便记录了下来?不及多想,林如海静静地听卫若兰继续说未完之语。

“关于红楼梦后面的那部分内容,实话跟大人说罢,晚辈昨日又默写了约莫三回出来,今日已带过来了,大人不妨看一看,倘若意欲看下面的后续还得等些时日。不过,晚辈却可以跟大人说说后面发生的要紧事情。”卫若兰一面把默写的几回内容递给林如海,一面拣了几件要紧的事情告知林如海,当然是关于黛玉的。

最后,他缓缓地道:“这部话本并无结局,据说后面三十回或者四十回失落了,仅剩八十回,后人续补的四十回不看也罢,许多结局和前头说的相违背。但是,凭借话本前八十回字里行间一些批注,尤其是一个叫脂砚斋的批注可以知道,林姑娘的命运在前八十回内容中可以确定,金玉良缘成,木石前盟消。这些批注晚辈没有写在话本里,另外也有许多学者的分析猜测等等,都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就是有人说林姑娘是泪尽而逝,有人说林姑娘是自缢身亡,有人说林姑娘是沉湖而死,也有人说林姑娘不愿为妾,郁郁而终。”

这么多的死法儿让卫若兰叹为观止,同时暗恨这位名叫曹雪芹的大师,写完了红楼梦这部巨作却不留下全本,否则,自己完全可以知道自己的命运,到底是生是死。昨天晚上他整理记忆时,发现居然有人说史湘云没嫁给他,嫁给了水溶,真是好笑,要知道北静王如今虽未弱冠,却早已有了王妃,而且还是陈也俊的姐姐,贾母大寿时北静王妃出现了的。

林如海一夜没睡,眼里满是红丝,听了卫若兰的这番话,红丝隐隐透着狰狞,宛若鲜血。

“果真如判词所言,小女是死路一条?果真如葬花词所诉,风刀霜剑严相逼?”林如海扶着茶几起身,声音颤抖,充满了不敢置信,见卫若兰毫不迟疑地点头,他忍不住跌坐回椅中,“这么说,荣国府当真辜负了我的托付,致使小女孤苦伶仃而逝。”

卫若兰闻言,好奇地道:“话本中许多隐秘之事未曾详述,尤其不曾提及林大人的托付和身后诸事的安排,包括林家的家业,不知林大人原本是如何打算的?”

那些所谓的红学学者,有的分析林家家财万贯,主要就是贾琏口中的二三百万财和林如海的职位;有的就说二三百万是错写,应该是二三万;有的说林家一无所有,林黛玉是罪臣之女,带着一个奶娘和一个丫头投奔到荣国府避难;有的说林如海死于朝廷倾轧,有的说林如海憎恨贾敏无子故而疏忽女儿。种种学说,简直是五花八门,哪一种说法都有自己的依据。

林如海是将死之人,还想从卫若兰手里得到后面的五十回红楼梦,关于自己原先的安排自然毫无隐瞒,“因小女是在室之女,我既无子,林家又没有五服内的亲眷,我去后她只能得林家一半的家业,另一半理应尽归国库。于是我与岳母约定,临终前上书倾林家半数财力替荣国府还上将近百万的亏空,剩余财物除了上缴朝廷分给旁支族人些许外,其他都是小女的嫁妆,托寄于他们府上,待小女出嫁后便交还与她。我命不久矣,小女却只十岁年纪,我无力抚养她至成人出嫁,而她也没有能力自立门户,只得托付给岳母和二内兄,岳母很看重宝玉和小女的婚事,二内兄谦卑厚道,酷爱读书,又有祖宗遗风,我常听人说宝玉自小性情温柔,待小女极好,兼是亲上做亲,心里十分愿意。”

听了这么一大番话,卫若兰吃惊道:“林大人替荣国府还百万银子的亏空?可是话本中所有贾家的人对此只字不提。”这么说,红楼梦中的林如海很有可能就这么做了,元春的晋封也很有可能是因此而来,而非什么关于秦可卿身世的告密。林如海这么做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女儿,没想到贾家并无丝毫感恩也未曾好生照料黛玉,实在是无情无义。

话本里自己曾和北静王水溶、陈也俊、冯紫英等人一样去祭奠秦可卿,似乎显得秦可卿身份十分贵重。可是据他所知,秦可卿的身份并无奇异之处,自己去祭奠也是因自家和贾家情分好,秦可卿又是贾家长房长子长孙的媳妇,虽说秦家清贫,但秦业的的确确是个极清廉的四品官儿,职位犹在贾政之上,他的女儿完全配得上三品将军之子。

林如海苦笑道:“我原本想着替荣国府解决后患,他们看在这份情义上定会善待小女,日后小女与宝玉成婚不必担忧亏空之罪,小女也有不比别人逊色的十里红妆,哪知他们并没有遵守承诺,反而逼死了我的女儿。”

卫若兰叹息一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古人诚不欺也。

林如海眼里闪过丝丝缕缕的精光,冷冷地道:“总算老天开眼,如今看到公子送来的话本,我怎能这般安排?我定会安排得妥妥当当,绝对不会让小女落到话本中的下场,哪怕她本是神仙历劫,要以泪水偿还甘露之惠。”

他不管女儿是绛珠仙子下凡,他只知道这是他唯一的血脉。

卫若兰没有追问,忙道:“林大人放心,晚辈定会将话本后面的内容默写出来交给林大人,同时也有些关于晚辈自己的未来之事请教林大人。”

他们一个精明果断,一个年轻莽撞,一老一小被这部突如其来的红楼梦话本拉近了距离,林如海征求过卫若兰的意见后,索性在自己家中收拾出一所清清静静小小巧巧的院落来给他居住,却不约束他每日出去担风袖月,游览江南秀色。

卫若兰素知林如海才华盖世,每逢林如海清闲之时他便恭恭敬敬地请教读书之道、为人之道、处世之道,亦曾因林如海看过红楼梦话本将自己的心事和盘托出。

他不想娶史湘云,不管是两地分居还是自己英年早逝,他都不想落到这种境地,可是自古以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无法左右父母的想法,父母也不会把自己的话放在心里,他总不能说定亲以后史湘云会经常住在荣国府,和贾宝玉毫无男女之别地胡闹罢?况且,史家一门两侯端的位高权重,在别人眼里确实是一门好亲。

林如海早在去信接黛玉归家时就开始整理林家的家业了,除了字画书籍田地外,其他大半年内已料理了六七成,得知黛玉的命运后,他借由官职之便往京城连上了四道折子。

一道是偿还自己祖上随其他官宦之家从国库中借的七万余两银子;一道是将林家除林家几代主母的嫁妆和世代累积的书籍字画御赐之物外的所有财物捐赠于朝廷,用作粤海闽南两处大军抵御倭寇之军饷,请朝廷派人来接收押送,他耳目灵通,知晓当今正为这两笔军饷发愁;一道是坦言自己病势沉重,时日无多,请朝廷派新的盐课御史前来接任并料理衙门的公务;最后一道是恳求当今允许他将几代主母的嫁妆悉数封存托寄于户部,待独女定亲后取回,若爱女未嫁而亡,这笔财物则捐赠于朝廷赈灾济民之用,唯独留下了替贾家偿还亏空的折子。

除了第一代老侯爷和夫人乃是寒门出身,林如海的曾祖母、祖母和母亲、妻子皆是高门之女,进门时俱有十里红妆,林家一脉单传,前几位主母的嫁妆和累积的梯己自然传给了独子,贾敏的嫁妆和梯己唯有黛玉能继承,数目着实不少,做她的嫁妆绰绰有余。

林如海考虑到留给黛玉财产等自己死后,现今游荡在青楼楚馆中的贾琏定然会和话本中一样,悄无声息地将之带回荣国府,然后黛玉依然感慨自己一草一纸皆由府中供应,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在荣国府生活,所以林如海特地上了这几道折子。当然,他并没有打算让荣国府空手而归,他给荣国府准备了一笔五万两的银子,作为黛玉在荣国府的衣食之资。

因此,除了衙门里的一些副官无法料理的公务外,林如海平时极是清闲,一边以安排后事为由应付送黛玉南下的贾琏,一边指点卫若兰,一边教导唯一的女儿,并请名医给她调理进京后比家里更加不好的身体。

黛玉昨晚就从寺庙里祈福回来了,自她回家后,每日侍汤奉药,孝顺非常。

林如海觉得自己去后,黛玉再无依靠了,自己必须教她保护自己。他原想贾敏仙逝后,黛玉进京,贾母定会好生教导她关于闺阁女儿应学之事,哪知话本中对此并无丝毫描述,黛玉之理家才干依旧是幼时贾敏的言传身教,幸而她天生颖慧,才把自己房中管得井井有条,除了后来得的藕官一事外,并无任何乱七八糟的事情发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