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学概要》最快更新[630kan。cc]
辛二、正修分三:壬一、修习大乘理观。壬二、避免八过。壬三、当依智者,闻思大乘
壬一、修习大乘理观分二:癸一、总相。癸二、别相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九十七页,我们看己六,智慧度。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把我们念佛的人,大方向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属于事持,事相式的念佛;一种是理持,就是他在念佛当中带有理观智慧的引导,这两种。
我们刚开始念佛,一般人在接触净土法门都是先修事持的。事持的特点,就是我们依止一念的信仰,我们刚开始会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是无所不在的,也相信阿弥陀佛他一定可以救拔我们。所以我们的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那一念信仰的善念,就创造一种念佛的力量出来。
当然这个时候,内心当中没有观照的智慧。这会产生两种过失:
第一个,我们所念的佛号不得坚固。信仰式的修学,你的心是完全寄托在你一念妄想的情绪上,因为你对妄想没有调伏力,没有调伏力你就只好夹带妄想来念佛。妄想我们前面说过很多次了,它一定会受到感受的牵动,而感受一定受到业力的主导。所以当你的善业起现行的时候,当你身心是安稳状态的时候,你可以把佛号念得不错。但是当你的生命走到罪业现前的时候,走到生命谷底的时候,你的佛号就提不起来了。因为你夹带妄想来念佛,妄想是变化的,所以妄想它会给你一个很高亢情绪的信仰,它也会给你一个很低落的情绪来障碍你。所以你刚开始在事持的时候,你会觉得你念佛的功夫,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就落入一种波浪式的不稳定式的念佛。就这样的一个念佛的情况,你一路走过来,走了几年,总觉得修行一直上不了路。这是第一种情况,不得坚固。
第二个,不得圆满。因为你带有感情性的念佛,你有时候是皈依心很强,有时候皈依心很差,因为没有这种善巧智慧的引导,你这个佛号就不能达到波罗蜜。你所念的佛号在本质方面都是生灭性的、有漏的,只有少数偶尔跟道心相应、跟菩提相应、跟净土相应,所以你的佛号质量太差了。没有波罗蜜的力量,没有智慧引导,就这两种过失,使你的佛号不得坚固,不得圆满。
所以当我们从一种信仰式的念佛,带有感情妄想的念佛,开始提升到一种除了信仰以外多了一分智慧的观照——带有理观性的念佛,这个就是所谓善根式的念佛。善根式的念佛,尽管你是在妄想的当中,但却可以调伏妄想,可以引导妄想,让我们所有的佛号更为坚固,更为圆满。
这种信仰式的念佛跟智慧引导式的念佛,佛陀在经典当中讲了一个譬喻来加以说明。这两者有什么差别呢?
佛陀说:在恒河的一边,有两个牧牛人,他们各自领着一群牛在吃草。时间久了以后,这边的草也吃得差不多了。两个人就商量,我们应该把牛群赶到恒河的另一边去,那边有更加新鲜肥美的草来继续供给牛群。
那么第一个人,他在赶牛冲过恒河的过程当中,没有善巧。他就拿着牛鞭一路地打牛,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专要他专,用强迫式、信仰式的方式,把牛群给赶过去了。但是,毕竟牛是不会游泳的,所以絶大部分的牛都在过恒河时陷入水中死掉了。只有少数强壮的牛到达了对岸。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个牧牛人,他有智慧的善巧。他首先在恒河当中找到一个最短的距离,把牛分成三类:强壮的牛、中等的牛跟最虚弱的牛。他把强壮的牛放在前面,稍微用鞭子打一下,这些强壮的牛一下子就冲过恒河。第二种中等的牛,看到强壮的牛过去,它受到鼓励,一看前面都过去了,它们也就顺势一鼓作气,中等的牛也全部过去了。这个时候绝大部分的牛都过去了,就在对岸呼喊,那么这些残弱的牛,想想这个输人不输阵,就赶紧提起自己的愿力,最后这些残弱的牛也一鼓作气全部过去了。
佛陀讲这两个譬喻是想说什么事呢?就是说,你在修行过程当中,没有理观的智慧引导,你最后的结果就是事倍功半,你所修的一切不能构成波罗蜜。不能构成波罗蜜就是说什么意思呢?第一个,你所修不能坚固;第二个,所修不能圆满。
所以,当我们慢慢地从一种信仰式、压抑式、强迫性的念佛,提升到一种调伏性的、引导式的念佛,我们应该以佛陀的智慧来善调内心,来增长自己修行的水平。
我们来看这个讲义。那怎么能够把理观的智慧放在念佛当中呢?我们看附表大乘的空观。其实这个空观,也包括了假观的成分在里面,等于是整个大乘的理观都在这份讲义中了,看附表。
大乘空观
这部分《楞严经》的开示,我们分成两大科:第一个先做一个总相的说明。大乘的理观到底是怎么下手。第二个再看别相。
癸一、总相
我们先看第一个,真妄不二。把它念一遍,请合掌。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我们在修习理观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你一定要把生命切成两块,这个很重要!不切成两块,你就没办法观。如果你是外观,向外观察生命,你要切成两块;你内观内心的世界,也是切成两块。
那么这两块是怎么个切法呢?
在《楞严经》的这个分割当中,就是先把有相状的一部分归为一类。不管这个相状是杂染的相状——是凡夫惑业苦的这种杂染相,还是这个相状是诸佛的功德庄严,只要你眼睛可以看得到的,耳朵听得到的,六根能够活动攀缘到的六尘的相状,通通归为一类。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你把没有相状的那个清净的明了性归为一类。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你要把生命归两类:有相状的,还是没有相状的。
你有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来看看这两个有什么差别。首先我们看看有相状的生命现象,是浮尘诸幻化相。第一个,它是“浮”,飘浮在空中,它是变来变去的;第二个“尘”,这个尘就是有一种染污干扰,这种虚妄的相状它会干扰我们内心。
这个相状它有两个特点:第一个,“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当业力成熟的时候,它就“咻~”显现出来了,你可能出现快乐的相状,也可能出现痛苦的相状。当业力完全释放完毕的时候,它就“觅之了不可得”,它又从生命当中消失掉了。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凡是相状的东西,它一定会变化,因为它受了业力的主导。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们看非相状的本性,是“妙觉明体”——就是常住妙明的不生不灭的心性。不管你造了罪业,不管你造了善业;不管你是快乐,不管你是痛苦,它永远是不变的,它没有意见的,完全保持一种“如”的状态。
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人生有两个状态:一个是变来变去的,一个是不会变化的。那么这两个是很重要的一个切割。你现在把人生切成两块以后,你就有资格来修理观了。
癸二、别相
我们来往下看,应该怎么面对相状,应该怎么面对真如的法性,是什么样的态度。我们把这个别观解释一下。这两科把它一起念一遍,请合掌。
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首先,我们先修的是空观。空观的智慧,它叫作从假入空,这个很重要!你不能直接修空观,不可以。你要先有相状,透过相状的观察你才可以悟入空观。这个很重要!很多人逃避了相状,结果大乘空观修不起来。
如果你今天是修小乘的空观,你不用借相,可以。小乘空观它是一昧地断灭就可以,断灭空;大乘的空观它要借相,它一定要先假借一个相状,然后从这个相状的跳板再跳到空观。
那么它是怎么个跳法呢?首先,你要先看到,你现在生命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这只是一个名相而已。简单地讲就是身心世界开合不同:一个是物质的色身;一个是精神的明了性。我们的身心世界是业力变现的,它是会变化的。所以你要先面对你的身心世界,观察它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