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法说》开篇总目,总说法史,老先生摇头晃脑地念着,有一种奇艺的腔调。
《法说》是上辈子寒霜研究最透彻的一本书,她和长公主准备变法,自然要从方方面面去熟悉民生,了解经济,对各方各面做全面的考证,最终形成一个行之有效,并且能够遗之后世的章程。于是有了先律三百余条,重编的法典一部。
只是没想到,那些都最后成了泡影。
老夫子摇头晃脑地念道上古法律,突然顿住不念了,翻了翻名录,从上面点了被称为“黑马”的第十八名。
“寒霜,上古法史,你知道多少?”
寒霜不急不缓地站起来,“回先生,略知一二。”
“讲。”
“上古之时,初没有法典可依,一切全凭肉食者喜恶。后赤帝立国,始废此举,并将其时的二十余条法典尽熟刻在一个大鼎上,史称铸刑于鼎,后遂有法可依。”
法家的学问,自古以来都艰涩难懂,不少学子都是要及冠之后,学掌政事,才会逐渐学着去了解法家的学问。连先生问寒霜的时候都只是想看看这个黑马担不担得起这个名次,却不想寒霜给了他一个惊喜。
先生笑着捋了捋长长的胡子,笑着道:“好好好!史鉴千秋!法可明人!老夫教了这么多年的生员,还是第一次就见到你这样肯读书的学生!畅快,畅快啊!”
夫子大笑,寒霜也不免嘴角勾了勾。
不管什么时候,被先生夸奖,总是会让人觉得心情愉快。
但是坐在她不远处的寒安就没有那么痛快了。她先前听了先生的那个问题,还说寒霜一定不知道,谁天天不去看经史子集,反而抱着本枯燥无味的法家书目去看?没想到转眼间就颠覆了她的想法,好像往她脸上掴了一巴掌。
寒安心里发酸,自己其实要说多荒唐,也不见得,何况身边的二世祖里面也不乏用功的,但是这种偏得完全让人想不到的问题,谁会知道?
但是偏偏寒霜知道。
寒安越想心里越苦,却不想这个时候先生在上面点了她的名字。
“寒安,你来说。”
原来先生问了寒霜一些问题,又抽了几个榜上有名的学生来回答问题,竟然都能零零碎碎地答出一些回答,虽然不像寒霜那样简明扼要,但和其他几年比起来,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先生大喜,深深觉得这次的学生对他的胃口,于是都问了几个问题,正好到了寒安。
寒安吓得冷汗都出来了,站起身来,手都有些抖。她回忆了一下先生刚才问的问题,似乎是问典掌司法的神兽?
那是什么?
寒安在心里过了一次龙生的九子的名字,又稀里糊涂的去想山海经,发现自己简直无从下手,穷极末路之下,险些喊出来掌天之厉的西王母杨回的名字,却又在最后一瞬发现不对,把要说出口的字吞了回去。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寒安心里发慌,根本不知道回答什么,一面想干脆就说西王母算了,好歹有点关系,一面又想着万一说错,肯定会惹得四方嘲笑,寒霜都被先生看好,其他人都被先生看好,为什么自己要被嘲笑?一点都不好。
她甚至已经看见先生收敛了笑容,想必是觉得自己自己不学无术了。
她到底不是靠真本事进来了,这种情况完全不知道怎么办。
正发愁的时候,她却看见她前面的寒霜看了她一眼,然后目光移下去,落到了桌上的宣纸上。
上面已经清清楚楚地写了两个大字。
“皋……陶……”
寒安一字一顿地念出来,还有点不敢置信,寒霜是不是故意要她答错,要害她?
但是她很快就发现先生笑出了声来,“不错,不错,你们都是极好的。朝堂法令众多,能抢先学习依稀律法事宜,绝对不是一件坏事。而你们显然都看过书了,很好,这很好。”
他手掌向下,笑着轻轻弯了弯,示意寒安坐下,心里非常自得。总算有这么一群学生不再罔顾法家了,心里不免高兴起来,连带着所有的学生,在他眼里一下子都变得非常亲近。
众人其乐融融,只有寒安,抬起头,飞快地扫了寒霜一眼。
心想:她一定是有什么目的才帮我的,不然何必出力不讨好?我才不要领她的情!
寒霜无视了寒安在她背后复杂的目光,只是伸出手,将那宣纸揉卷了,扔进了一旁的废纸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