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枣强故事第279章枣强故事
清河郡,枣强县
枣强县位于清河郡与信都郡交界,立于张甲河西岸,降水东岸。
两河之间形成了大片的肥沃土地,全县除了少数山坡石地,几乎都是可耕之地,因此其是清河郡有名的产粮大县。
又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它的军事价值极低,且远离郡城清阳城,对于枣强县而言,谁占据此地都无所谓,不过是换一面旗帜而已。
在新莽背行逆施后,天下大乱,枣强县也不出所料的受到了影响。
但好在枣强粮食够多,因此没有激起太大的民变,只是在这期间出了一个令人闻风色变的大豪强-李氏。
李氏原先是枣强的一个小氏族,其为枣强县西边李庄的本地宗族。
新莽二年,王莽推行新政引起了天下豪强的反对,李氏身为枣强县一个不大不小的豪强,也当然会极力的反对,不过李氏出了一个聪明人,即当时的李氏一族族长李侯。
李氏最早是在文帝时期,从河东为躲避匈奴逃难而来,来到枣强定居。
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李氏成功将原来的一个定居点发展成了如今的乡邑,在百年的发展下,李庄由一个几十人的流民地,发展成了有人口千余人的大乡,其中李姓占据八成。
当李侯成为李庄新一代的当家人,并被推荐为枣强县的门下贼曹后,积极地想要成为县中的大姓,因为此时的枣强县有三个大豪强把持着枣强的方方面面,就连县令都要看他们的脸色。
最大的一个是控制枣强粮食的王氏,县中的主簿一般都是由王氏之人担任。第二个是控制县中兵马的张氏,常年把持着县兵。
最后一个则是把持着县里大半店铺以及和郡里一个大族有姻亲的刘氏,县中廷掾的位置常常姓刘。
其中王氏和刘氏势力大半在县中,而张氏多依靠底下乡邑的小宗族。
因此李庄的李氏不意外的一向依附张氏,李侯也经常去找县里的几个张姓军侯喝酒,交际。
如今朝廷要收缴他的土地,分给那些流民和贱民,那是他们不能忍受的。
于是县里所有豪强在王氏当家人王窟的带领下,在县中有名的酒楼太白居,宴请县令闫朝文,并与他达成了合作。
闫朝文本是冀州州牧举孝廉去过长安的人,身为儒家弟子,有着报国之心,被朝廷任命为枣强县令,就要为民做主,牧守一方。
要问他为什么答应的这么痛快。
三天前,他的贴身随从,前一秒还在县衙,后一秒就突然不知所踪,不仅如此,第二天他的书房里就多了两个箱子,一个里面装的是他没有见过的典籍,一个是满满一箱的铜钱。
就在昨天,他的随从突然出现,还带了一个面容姣好的女子,说是自愿进入闫朝文家入妾。
再结合前几天朝廷的下文,闫朝文哪里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但是此时他又能怎么办呢?性命不在了,一切都是虚无。
所以他才会在酒宴上答应得如此快。
本来李侯以为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自己又会过上往常一样“平凡,而又重复”的日子,县衙-府邸-闻香楼-府衙-县衙-闻香楼···
过了几年,朝廷派出了一个冀州改制使,又将冀州牧安排为宗亲子弟担任。
在州牧和各地太守的支持下,冀州改制使很快就派出了一个十余人的团队进驻清河郡,监督清河郡的新政推进工作。
这让枣强的头头脑脑们紧张了起来,县城刘氏的当家人刘坎甚至亲自去郡里,找到了自己的亲家,向他们打听消息。
等到刘坎回来后,他们知道了,郡里的各位大人都不认同新政,认为新政是绝他们的根,有着郡里各位大人的支持,枣强县的各个领头人都放心了不少。
很快,改制团就派出了三个人进驻枣强县,县令闫朝文带着县里各部门的老大亲自在城门迎接。
李侯也跟在后面,见到了从长安来的大人物。
因为枣强是清河郡的产粮大县,所以这次来的人是清河郡改制团的副手,也是冀州改制使的心腹,名为王勉,听说是皇室子弟。
只见王勉骑着马,在县令面前不足三步停下,端坐在马上,向枣强县的同僚回礼。
李侯明显可以感觉到,老大们以及县令对于王勉不下马,无礼轻视他们的愤怒。
不过在表面,他们还是表现的亲切不已。
等到王勉进入县衙,李侯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县里的气氛不对,于是他立即让族中子弟都收敛起来,就连自己也停止了去闻香楼的安排,尽职尽责的去巡逻剿贼。
没多久,王勉就抢先动手了,先是对枣强最大的豪强王氏发难,搜集了去多的罪证,当场将众多不法的王氏子弟抓获,下狱,又上书请求郡里将王窟免去主薄之位。
李侯不知道王氏付出了什么代价,反正郡里将王勉的意见驳回,认为这只是其族中子弟的错,王窟并没有犯错,不要搞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