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降,白起旧事第124章降,白起旧事
秦二世三年
夏季
司马欣回到咸阳后,连续求见皇帝,都被拒绝了,后来听好友说如今朝政已经尽归赵高了之后,他也知道赵高与章邯有旧怨,害怕赵高对他动手,于是连夜出城,赶回棘原。
将赵高执政,不见自己,以及一些咸阳城中的传言尽数告知章邯,最后对章邯说:“如今,朝中大权掌握在赵高手中,我听说陛下对赵高言听计从,还升任他为丞相,将军与赵高素有旧怨,依照赵高的秉性,您要是回朝,有功会被处死,无功也会被处死的。”
章邯十分犹豫,这时楚军也听说了秦廷的变动,范增向项羽提议不若劝降,项羽思考后让范增试试。
于是在范增的安排下,一封封书信向着棘原的章邯军而去。
首先到的是赵国大将陈馀的书信:“以往白起为秦将,向南攻拔鄢、郢,向北坑杀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数,最后竟然被赐死。
到了蒙恬为秦将,北逐匈奴,开辟榆中几千里的地域,最终竟然被斩于阳周。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功劳太多了啊!秦廷不能按功行封,因此罗织罪名,用国法杀死他们。
如今将军为秦将三年了,所损失的士卒以十万计,而诸侯军同时并起,手下士兵却越来越多。
那个赵高为人一向谄谀,为时已久,眼下形势危急,也怕二世杀他,所以打算用阴谋杀死将军,借以推卸责任,另外派人替代将军,以此来摆脱他所面临的祸患。
将军在外时日已久,秦廷中很多人与你有隔阂,有功也是被杀,无功也是被杀。况且此天要亡秦,无论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都已经十分清楚了。
如今将军在内不能直言规谏,在外为即将灭亡的国家的将领,孑然孤立而想长期存在,岂不可哀!
将军何不倒戈与各路诸侯联合,签订和约,共同攻秦,到时候割地为王,南向而坐,称孤道寡,岂不比自己身首异处,妻子被杀,家族被屠戮益哉?”
然后是白卿的书信:“将军知道,我白氏传承已久,距今已有近八百年了,秦朝的起起落落,没有人比我白氏更加的清楚了。
秦起初不过一马夫,历经了几代人的披荆斩棘,才成为诸侯国,秦穆公以前,秦学山东之礼,对待大臣将领,还是十分丰厚的。
可是自从秦穆公、秦孝公之后商鞅被清算致死后,秦的大臣将领乃至百姓庶民,有几个是有好下场的。且远看张仪、吕不韦,近有王翦、蒙武、李斯旧事。
这证明了什么?秦自古薄情而寡义,不仅对于近臣,对于庶民百姓,更是恨不得榨干最后一丝力气,我实在是不知道将军为什么要和如此暴秦一同殉葬。
岂不想被后人唾弃乎?于己,忠于秦廷,不能保全自身和家族;于手下将士,为暴秦陪葬,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于天下,冥顽不灵,不能使天下人安稳康平。
亦忠乎?亦信乎?亦仁乎?亦智乎?望将军细细斟酌,为自己计,为将士计,为天下人计!”
虽然有许多书信劝章邯投降,但是他认为白卿和陈馀的劝降信最得他心。他将白卿的信递给手下将领看,将领们都感到十分惭愧。
最后章邯下定决心,降!
因为司马欣在担任栎阳狱掾时,曾对项梁有过恩德,所以他自告奋勇前往义军军营谈和约,但没有谈妥。
随后两军经历了几次大战,秦军都是败多胜少,章邯不想再打了,于是又遣司马欣再次去义军军营,这次因为义军粮食匮乏,所以同意了章邯的提议。
秦二世三年
七月
项羽和章邯约在洹水南殷虚上相见,并订立盟约。章邯见到项羽后,哭着向项羽倾诉赵高的种种行为。于是,项羽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上将军。
率领秦军为前部,联军并二十余万秦军南渡黄河,然后向西而行,至三川郡。
十一月
大军行至新安,马上就要抵达函谷关。
在进关之前,项羽决定解决一下内部问题。
原来诸侯的士卒都曾服过徭役,受尽了秦兵的鞭挞,而今秦兵投降诸侯,于是诸侯兵都将秦兵当作奴隶来驱使,这引起许多秦兵的不满,因此一些秦兵在暗地里作打算,打算过了函谷关,在合适的时候,倒戈。
但是这些密谋被人泄露了出去,诸侯等听闻秦兵的计策,便将其告诉项羽,随后项羽召集英布、蒲巴等人商议,认为秦兵很多,入关中后如果不听令,这会引起非常大的祸患。
众将问:“那怎么办?”
项羽闭着眼睛突然睁开道:“白起旧事!”
“坑杀?”
“我不同意!”说话的是白炜。